新聞中心
News Center為深入推進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加快落實《重慶市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推動“工業母機+"在制造領域的深度應用,近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2025年度重慶市“工業母機+"典型應用場景公示》,摩方精密的毫米波陶瓷天線制造和精密微針器件兩大應用場景分別成功入選13個“工業母機+"和典型應用場景。摩方精密憑借在微納增材制造領域的技術,再次證明了其在高精度加工領域的“工業母機"核心價值。
工業母機,制造各種機器設備的裝備總稱,主要包括減材制造裝備、等材制造裝備、增材制造裝備等主機產品,以及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基礎件等關鍵配套,被譽為“國民經濟的心臟",是決定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隨著全球制造業格局的重塑,工業母機的發展不僅影響著裝備制造業的精度、效率和穩定性,更直接關系到國防、航天、半導體、生物醫療等產業的發展水平,成為我國推動產業升級、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的關鍵環節。
超精密工業母機一直是國外“卡脖子"技術的重點之一。在制造領域,超精密加工設備是生產核心零部件的基礎。例如芯片制造的光刻機、醫療設備中的精密部件,無一不依賴于超精密工業母機。而長期以來,歐美、日等國家憑借技術優勢,對我國在超精密工業母機領域的技術封閉十分嚴密,使得制造業在核心設備和工藝環節受制于人。傳統工業母機主要依賴減材制造(CNC加工、車銑刨磨等)和成型制造(模具壓鑄、注塑等),在精密加工、復雜結構制造、材料利用率等方面存在一定限制。而以摩方精密為代表的增材制造作為新一代制造技術,以“逐層堆積"替代“去除切削"或“模具定型",不僅能突破傳統加工方式的瓶頸,還能為制造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作為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體系的的組成部分,摩方精密憑借的超精密增材制造技術,完善了重慶市現代產業集群在精密制造領域的拼圖,其自研的超精密3D打印裝備以2微米級加工精度和10微米級加工公差,達到了水平。并被來自全球的1800多家工業企業和近800家科研機構廣泛引入使用。相比傳統減材制造,摩方精密的增材制造技術能夠在復雜微納結構、高精度異型構造、小批量定制等的制造方面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還可能創新,助力各行業突破精密制造的瓶頸,有效彌補傳統“工業母機"在微精度制造領域的不足。這意味著,其不僅能補上產業鏈的關鍵空白,還能在全球制造市場上占據戰略制高點,影響甚至控制部分關鍵領域的技術供應,成為反向“卡脖子"的代表。當前,摩方精密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能力正吸引國內外制造產業鏈企業向重慶聚集,進一步強化重慶作為先進制造業高地的競爭力,助其在工業母機產業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此次入選的兩個應用場景是摩方精密技術的典型體現。在5G、6G和先進雷達系統中,毫米波天線對材料均勻性、結構復雜度和加工精度要求。摩方精密采用常規增材制造無法成型的高介電性能的鈦酸鎂復合陶瓷材料,在保證精度的同時,實現了天線形貌的異型結構和內部三維結構等,從而進一步提高通訊效率。精密微針器件制造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療領域,如經皮給藥、微型生物傳感器等。摩方精密的高精度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微米級精度的結構加工,制造出更加精細、功能更強的微針產品,推動精準醫療技術的發展。
未來,摩方精密將繼續深化技術研發,緊密圍繞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先進制造的高質量要求,聚焦產業痛點和難點,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發展體系,推動“工業母機"的智能化,為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